在东亚杯赛场,中国男足代理主帅德扬・久尔杰维奇(简称 “久帅”)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构想。尽管球队最终以 1 胜 2 负的战绩结束征程,但久帅在赛后明确表示:“中国足球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勇敢地用好年轻球员。” 这番言论不仅是对本届赛事的总结,更是对中国足球长期发展的战略定调。
久帅上任伊始便面临严峻挑战 —— 从接手球队到迎战韩国队仅有 5 天时间。在如此紧迫的周期内,他提出 “速成化国足” 的训练理念,强调 “在最短时间内灌输战术思想”。首堂训练课上,他直接跳过恢复性训练,要求球员专注于技战术执行,甚至在会议室反复强调 “务必保持专注”。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模式,源于他对亚洲赛场的深刻理解:“日本、韩国都是强队,但我们不需要惧怕对手,需要全力以赴去证明自己。”
在对阵中国香港的关键战役中,久帅大胆启用 25 岁的新人廖锦涛担任后腰。这位此前从未代表国家队出场的球员,凭借出色的跑动覆盖和精准传球,成功填补了高天意停赛留下的空缺。赛后数据显示,廖锦涛全场跑动距离超过 11 公里,完成 4 次抢断和 3 次关键传球,成为球队中场的重要屏障。这种 “以赛代练” 的策略,正是久帅速成化理念的核心体现。
久帅对年轻球员的重视,并非局限于国家队层面。他早在执教 U20 国青队时,便着手构建 “U19 到国家队的四级衔接体系”。这一体系通过梯队赛事、俱乐部联赛和国际比赛的层层筛选,确保优秀人才能够稳步晋升。例如,在 2025 年 U20 亚洲杯上,他带领球队历史性晋级八强,王钰栋、刘诚宇等球员崭露头角。
为了让年轻球员获得更多实战机会,久帅甚至建议无球可踢的队员 “即使去第三、第四级别联赛也要争取上场”。这种务实态度在本届东亚杯名单中尤为明显:国足平均年龄降至 25.4 岁,30 岁以上球员仅 4 人,18 岁的王钰栋、19 岁的蒯纪闻等 “00 后” 成为常客。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:“年轻球员的活力与潜力,是国家队加速新陈代谢的关键。”
对于备受瞩目的天才球员王钰栋,久帅展现出了罕见的冷静。尽管这位 18 岁前锋在 U20 亚青赛上大放异彩,但久帅明确表示:“他还没到挑大梁的程度,需要合理成长空间。” 在东亚杯对阵日本的比赛中,王钰栋因伤被提前换下,久帅解释称这是 “保护性调整”,并强调 “不能让年轻球员过早承受过度期待的压力”。
这种辩证思维同样体现在其他年轻球员的使用上。例如,25 岁的廖锦涛虽然在对阵中国香港时表现惊艳,但久帅并未将其直接推上主力位置,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出场时间分配,帮助他适应国际比赛节奏。正如他在训练中反复强调的:“年轻球员需要犯错的时间,系统化锤炼比催生更重要。”华体会hth
年轻球员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。在东亚杯首战对阵韩国的比赛中,国足后防线多次出现高空球落点判断失误,暴露出经验不足的问题。对此,久帅并未苛责,而是以皇马为例指出:“即使顶级球队也会失误,关键是如何从失败中学习。” 他通过心理干预课程和针对性战术演练,帮助球员建立自信,同时在训练中设置高强度对抗场景,模拟比赛压力。
在战术层面,久帅尝试了多种阵型调整。例如,面对日本队时,他启用 5 后卫体系以强化防守;在对阵中国香港时,则通过边中结合的推进策略打开局面。这种灵活应变,不仅提升了球队的战术多样性,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。
尽管东亚杯之旅已结束,但久帅的蓝图才刚刚展开。他在赛后明确表示:“来到韩国的并非国内所有优秀球员,未来会有更多新人涌现。” 这一承诺背后,是他对青训体系的深度布局 —— 从 U19 梯队的选材到国家队的实战淬炼,四级衔接体系正在逐步成型。
对于中国足球而言,久帅的年轻化战略既是一场 “破局之战”,也是一次 “刮骨疗毒”。正如他在首训中向队员传递的理念:“我们要打造一支自信、大胆、无惧、勇敢的国家队。” 随着廖锦涛、王钰栋等新星的成长,以及青训体系的持续完善,中国足球或许正在迎来真正的变革时刻。正如久帅所言:“年轻球员,就是未来故事的唯一主角。”